股票炒股网站大全

资产万亿美元金融巨头:裁员!

发布日期:2024-04-23 17:46    点击次数:192

K图 UBS_0

  马龙(化名),一位在国际投行工作了十年的资深分析师,已经被优化了2个月,目前仍在待业。他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公司未来一年内仍将执行全球范围内的人员优化和成本控制计划,香港属于计划中的一部分。

  有消息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瑞银将于今年6月启动新一轮裁员潮,而且将分为五个阶段实施,在完成新一轮大裁员后,原瑞信(瑞信已并入瑞银集团)员工至少有5成左右受到裁员影响。对此,证券时报记者向瑞银公关部求证,但对方表示对新一轮裁员不予评论。

  去年6月,瑞银集团宣布完成对瑞士信贷的收购,成为总资产达1.6万亿美元的“巨无霸”银行,全球员工数量增加了约4.5万人,达到约12万人。

  不少投行向记者表示,由于亚洲地区交易量低迷,国际投行裁员潮已经席卷中环,甚至不少中资券商也在进行人员优化。不过也有投行向记者表示,目前很多国际投行执行的策略是一边优化高成本员工和不赚钱的部门,一边又社招一些低成本的新鲜血液,为后期市场回暖储备人才。

国际投行裁员潮袭来

  公开资料显示,瑞银去年收购瑞信后就已经披露裁员计划,全球涉及3万—3.5万人,其中就包括香港。另据知情人士透露,瑞银将于今年6月掀起新一轮裁员潮,并分为5个阶段实施,即6—11个月分别各有一次裁员,裁员节省开支高达120亿瑞郎。

  对于上述裁员消息,证券时报记者向瑞银求证,但对方称不方便评论。值得一提的是,有消息称,瑞银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将开始把50人的团队裁员约三分之一,包括之前为筹备公募招来的人也面临解雇,其中不乏Senior Level(高级别)的。

  对此,瑞银发言人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中国仍然是瑞银的一个关键市场,我们将继续进行战略性投资”。

  不止瑞银,摩根士丹利也加大了裁员力度,据悉,其计划开始在亚太区(日本除外)裁减约50个投资银行职位,其中至少80%涉及香港和内地,香港和内地预计有40多人将在这轮裁员中受影响,这可能会是摩根士丹利在内地多年以来最大幅度的裁员。

  摩根士丹利2024年一季度财报显示,今年一季度营业收入达151.36亿美元,同比增长4.3%,其中来自投资银行的收入为14.47亿美元,同比增16%。

  在员工人数方面,截至2024年3月31日合计为7.96万人,较2023年3月31日减少2656人。

  4月16日,汇丰在亚洲投资银行部门裁员大概十几名Banker(银行家),汇控环球银行及资本市场行政总裁(CEO of Global Banking&Markets)GregGuyett日前指出,香港新股市场至少要到今年下半年才可能复苏。他又指,因通过科技来精简营运,汇丰控股在全球银行及市场的总员工人数或会继续减少。

  目前中环的国际投行业正在遭遇一场前所未有的裁员潮。被优化2月之久的马龙告诉记者,这一波裁员主要是由于全球经济放缓和香港IPO市场的低迷,并购重组的交易价值和频率明显下降,香港作为国际投行亚太区布局的核心区域,受冲击最为明显。

  记者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香港IPO融资数量和融资金额都呈现不同程度下跌,而上市后募资(包含配售、供股、增发等)金额合计为228.1亿港元,同比大幅下滑61%,上市后募资数量为117起,同比下滑3%。

  据马龙介绍,外资投行中裁员行动涉及的部门以投资银行部门、研究部门、支持和后台运营部门为主,从分析师到董事总经理级别的员工都有波及,例如高盛在亚洲办公室,尤其是香港和新加坡的私人财富管理部门,都裁减了一些职位,香港地区的研究团队也有员工被裁减。

中资券商布局新动向

  香港的证券行业竞争异常激烈。中泰国际研究部主管赵红梅向记者表示:“一方面,融资市场饼变小了,IPO(首次公开募股)融资额和数量出现下滑、DCM(债券类资本市场)、中资地产美元债一级市场萎缩;但另一方面,参与主体并未变少。”

  不过一个亮点在于,今年在港上市的12宗新股上市中,市场份额占比较高的大部分为中资券商机构,中资在港券商们在不断摸索适合自己的道路。

  据赵红梅介绍,随着港股通合资格标的的深度和广度逐渐增加,加上扩大了沪深港通合资格ETF范围,中信、华泰、中金的跨境交易需求大量增加,带动子公司收益互换规模大涨,并带动交易性金融资产大幅增长,跨境业务上先发优势明显。头部券商纷纷近年开始着力母子公司协同,并利用衍生品交易平台打造为机构客户流量入口和服务平台,共同加大需求覆盖,而收益互换作为一项净资本占用业务,头部券商有着明显资金优势。

  据悉,“东南飞”也成为不少中资券商的新方向。目前已落子布局东南亚的机构中已有中金公司、海通证券、国泰君安、招商证券、银河证券、申万宏源、建银国际、中泰证券、东吴证券等,随着新加坡金融中心地位提升、跨境券商展业整治工作开展,中资在港券商的目光开始“从内向外”转变,拓展布局东南亚地区证券业务又成新思路,部分券商的东南亚国际业务已成为重要创收来源。

  比如银河国际,根据2023年财报显示,公司通过联昌并购项目将国际业务网络从中国香港延伸覆盖至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地,全方位进入东南亚市场,成为在亚洲地区网络最广的中资券商。

  此外,国泰君安国际的越南和新加坡子公司收入也在稳步提升中;华泰国际持续将跨境服务能力和设施向东南亚市场延伸;海通国际在积极推进财富管理业务向家族办公室、私人财富管理业务转型,并将新加坡作为主要发展地。



上一篇:中特估股票有哪些?中特估低估值股票一览表
下一篇:商汤股价飙涨超30%暂停交易 大模型迎端侧爆发元年